话剧剧本写作和电影剧本写作各有不同
话剧跟电影本身是两种差异很大的艺术形式,演员表演就有飞非常大的区别,话剧表演肢体语言幅度会比较夸张,而电影是追求真实自然的,个别艺术片除外,所以剧本写作在设计时会非常不一样,无论场面调度,人物动作,台词都有很大区别。
剧本是一种题材,但是话剧剧本写作和电影剧本写作是两种艺术形式,不想用大百科里的名词解释,诠释话剧剧本写作和电影剧本写作的区别,举很庸常的例子。
表现一个孤寂的夜——电影剧本写作可以用“一个月亮挂在漫无边际的黑夜”、或者一个孤单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”等镜头就可以表现。
话剧剧本不可以,需要有行动力的事件表现出“是怎样一个孤寂的夜”,不能在镜框式舞台,升起一轮月亮,或者让一个演员从上场口走到下场口表现。
话剧剧本必须抓住“事件”、“行动”、你的一切台词、内心冲突、潜台词都要有非常明确地行动力,当然它们要靠事件诠释,所有戏剧文学专业或者导演专业的人,在大学本科四年甚至终其一生,都在抓“事件”和“行动”。至于”舞台调度”,有些编剧会写一些文本相关的简单调度,导演二度创作可以不按文本来,这是导演的事情。
电影剧本强调的是画面性、可拍性、必须承认电影剧本写作更多担负的是为导演拍摄服务,编剧编剧好的,看的是导演的镜头语汇,是在用镜头诠释故事,所以文本的“可拍性”非常重要,不能写成一个叙事性或者抒情性散文。
不得不说:戏剧功底强劲对写电影剧本有极大的帮助,反之电影剧本写的好,并不能对写话剧剧本有什么帮助
比如一个场景,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午夜等人。
话剧:
外景 午夜 大街
一个男人穿着大衣站在路灯下。
男人拨电话。
(画外音):我说了我不会去的,我们已经分手了!
(电话忙盲音)
男人:雪那么大,照顾好自己…
手机掉落在地。
……
电影:
外景 午夜 大街
(近景 镜头从上往下摇)街道的小旗子在风雪中飘摇。一个男人穿着大衣站在路灯下,看着远方。
(特写)男人呼出的雾气。
(特写)手机屏幕写着,挚爱,最近一次呼出,未接通。
(近景)电话拨通。
(画外音):我说了我不会去的,我们已经分手了!
(电话忙盲音)
(特写)男人颤抖的脸。
男人:雪那么大,照顾好自己…
(近景 镜头从上往下摇 推大全景)男人的手垂了下来,手机掉落在地。
……
你看话剧短那么多,因为表现力少一些,电影很多,因为镜头用得多,我的场景元素是:大雪纷飞,午夜,等人。这三个元素分别在两个剧本中怎么表现的?
大雪纷飞:
话剧是通过打电话来体现,电影是通过小旗子飘摇来体现。也许有人会说话剧能不能在场景设定中设定?可以,但是为什么我没有?因为表现力不强,话剧走场快,如果现场布置鼓风机什么的来表现雪花,像电影搞个旗子吹一吹,操作难度大。
午夜:
这个好说,路灯就行了。
等人:
都是通过打电话,但是你看,电影剧本通过大量的特写镜头,来分担了演员的压力,但是话剧不行,话剧就要通过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来达到这个目的了,比如语气上啊,动作上啊。
话剧剧本空间相对更封闭,写作时需要注意的是“场面调度”,即需要能为空间上的构建与重构提供空间。同时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建立需要更有戏剧张力,而且台词的写作是最大的难点,因为所有的设置、情节交代、人物等都是通过台词来完成。而且正式表演时,话剧导演不能喊停,所以话剧对于编剧以及演员更具挑战。
电影剧本相对来说就是一个电影的“施工图”,话剧剧本可以当做文学,但是电影剧本与文学其实相差很远。电影剧本的写作强调的是“画面感”与“动作性”,而且要求节制,最好台词能越少越好。而且电影剧本是为了最后拍摄服务的,在具体的场次里,导演是根据镜头来拍摄的,同时也有后期的剪辑存在,所以电影是导演负责来全面把控的,剧本只是其中一环。
一,戏剧冲突。
话剧的戏剧冲突要比电影密集的多。
因为两者出发的目的不同。话剧更注重的是批判性,讽刺性,戏剧性。
而电影却有《少年时代》这样的作品。这在话剧里是不可想象的(个人观点)。
电影来说,是可以轻松的讲一个平和的故事的。话剧里的故事,几乎都带着前瞻性,先锋性,甚至侵略性。基本上都是一个阶级和另一个阶级,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的死磕。
大概意思就是,电影可以“悲伤逆流成河”,而话剧基本都是“城堡”,要有很强的隐喻。
二,台词
因为缺少画面冲击,所以话剧的全部功力几乎都在台词和调度以及戏剧冲突着。
道具更不可能很多,更重要的是话剧没有空镜头。不能用空镜表现情绪,过渡场景。所以对台词的要求异常严格。
这使得话剧的台词更有严格的文学和修饰感。因为画面表现的薄弱,所以也会让台词相对来说更加“直白”。
话剧讲求现场的整体调度,讲求演员的表现力,而电影有时候我们讲,电影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艺术,包括后期剪辑特效都可以添加掩盖很多东西表现很多东西,但是话剧的可操作性没有这么强。